磐霖Recommend
2025/09/13
阅读量:20

企业家的心理韧性:打击中进取,创伤后成长

编者按

 

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家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如何带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实现长期发展,成为众多企业家关注的核心问题。

有学者指出,当下商业环境更考验企业家的心理素质,而心理韧性是企业家在逆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心理素质,更是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重要基石。

今天,磐霖Recommend就为我们的企业家带来一篇关于企业家心理韧性的文章,一起来聊聊企业家怎么去理解心理韧性,如何培养心理韧性,以及在带领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过程中,心理韧性的重要性。

 

【正文】

 

1,心理韧性是什么?

心理韧性通常指个人面对逆境和困难时能够独立做出理性的、建设性的、正向的选择,在处理方法上需展现韧度和柔软性。为企业的长期主义储备心理资本,最需要的就是心理韧性,这是保证企业长期主义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俞敏洪曾表示,“创始人要有忍耐力,只要当一把手一定会受到无穷无尽的委屈,别人让你委屈了,你什么都不能说,更不能反击。”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承受许多的磨难和委屈。

心理韧性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是复原力,也称心理弹性,人们在面临痛苦、打击、失败、压力的挑战下,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第二是坚毅力,面对长远目标时体现出的努力和耐力;第三是创伤后成长,从失败中学到成功的经验,从打击中得到进取的力量。如果企业家拥有这三种能力,就具备了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企业家成功的一个支柱。那些能够从逆境中挺过来,熬过来的企业家,都非常坚强,非常乐观,他们具备对命运不服输的抗争精神。心理韧性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财富,也是企业能够完全自我控制的最有价值的资本。所以,长寿企业就是坚韧的代表,就是那些在风雨中跌宕起伏却仍能持续生存的企业,这就是一种韧性。

积极心理学特别强调,人类生存的本质需要韧性。几千万年的进化历史告诉我们,能够生存下来的既不是最强大、凶狠的霸主,也不是最聪明、智慧的物种,而是那些具备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韧性生命。

拥有心理韧性的企业家,在面对问题、困难、压力时,不会将所有期望都押在外部保护上,而会用强大的内心力量灵活柔韧地与之相处,与压力和解,形成更强大的抗压能力,从而确保自己与企业不会轻易被压垮。

 

2,企业家如何培养心理韧性?

第一,冷静客观直面现实。心理韧性强的领导者,能沉稳地看待所有问题,即使遇到严重的突发问题,也能冷静地直面现实,做出最佳选择,将问题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冷静应对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有助于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

第二,多角度把握问题点。在传统领域中做出特色十分不易,长时间受一种技术、一种想法的禁锢,这也是百年企业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如何在固有的环境下突破自己,更多需要企业家的心理韧性。通过积极地转换思维,找到观察社会、自然的独特视角,形成独一无二的思考,有助于立足行业。

第三,保持无理由的乐观心态。无论何时,企业家都要保持最大的乐观

第四,不苛责自己。培养心理韧性并不是让自己无限地承受压力、惩罚自己,而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力。

第五,科学应对压力。应对压力的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就是抑制“杏仁核”活动。

 

3,企业基业长青的本质

事实上,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本质就是积极的心理品质,当然,还有工匠精神、长期主义等。但企业及管理团队所展现出来的积极心态、意义感、认知健康、意志品质、品格优势与美德等,都是企业积极心理品质的体现。

国外的企业培养管理层时,就更强调精神、文化、利他等内容。这恰好与《大学》所主张的一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有学者也强调文化精神的传承才是企业长寿的核心标志。百年老店的精神传承本质上也是基于文化认同的深层逻辑。

毕竟,商业环境、时代需求永在流变,而管理者的心理素质的淬炼却是影响企业的核心内在。所以,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积极的心理就尤为重要,如抗压心智的建构、价值判断的校准、决策韧性的磨砺等这些超越具象时代的“心术修炼”,远比研究某个商业案例更具穿透力。

所以,我们在研究学习企业的长青之道时,学习的其实是企业家的心理韧性,比如企业家如何调整心态、如何采取应对行为等,而不是学习企业家遇到挫折后的具体做法,因为这些做法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下可能无法被简单地复制。

 

 

 

来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