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霖News
2014/04/30
阅读量:2424

康泰生物--走出“疫苗事件”阴影 重筑“群体免疫”屏障

2013年12月,我国湖南、深圳等地先后出现疑似接种乙肝疫苗引发的“疫苗事件”。国家相关部委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通过近一个月紧锣密鼓的联合协同调查,最终在2014年1月17日公布调查结果:除1例重症(已康复出院)外,其余17例婴儿死亡病例均已明确与接种疫苗无关。同时,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已经通过了2014年新版GMP认证,国家相关部委决定恢复深圳康泰乙肝疫苗的生产和使用。

尽管乙肝疫苗质量问题的调查核实结论明确,但这一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却在持续发酵,使国内的疫苗市场处于阴影之中。国内外媒体均报道称,从2013年底开始,我国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已经下降了30%,同时,全国各地其他疫苗接种率也普遍下降,部分达到了15%。

笔者认为,如果疫苗接种率持续下降,极有可能导致该疫苗所针对的传染病的流行或暴发。这不由得使人想起1998年时,安德鲁·韦克菲尔德等人发表与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和自闭症等疾病相关的不实报告。当时媒体持续跟进,导致全球范围的父母对婴幼儿接种MMR疫苗的恐慌与疑虑,MMR疫苗接种率显著降低,结果直接导致了此后麻疹在欧洲和美国的暴发。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其经济和社会意义显而易见。1999年全国接种率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70.7%,首针及时接种率为29%。2012年全国接种率调查结果显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5.74%,3针全程接种率为99.67%。如果不打乙肝疫苗,我国每年将有四五十万新生儿感染乙肝。如果我们依然在去年的“疫苗事件”阴影中前行,疫苗接种率下降到一个临界水平,很有可能暴发乙肝疫情,必将对我国健康事业造成巨大危害。

可预防疫情重新暴发的首要影响因素在于,疫苗接种率下降将直接增加没有免疫接种的个体感染传染病的风险。同时,不打疫苗不仅仅影响个体,从宏观角度来讲,还将影响间接形成的“群体免疫”屏障的建立。

群体免疫这一概念已经提出近百年,但直至最近才由于疫苗的广泛接种、烈性传染病的根除、免疫规划的成本和效益测算等需求而被广泛接受。人们认识群体免疫的里程碑,是上世纪70年代引入群体免疫的定义—疾病侵袭群体时,由于群体中大部分个体接种免疫形成保护力,从而降低疾病从患者传染给易感个体的可能性。

最新群体免疫研究表明,西班牙东北部加泰罗尼亚2006~2007年重新暴发麻疹,与35岁以下人群群体免疫缺失密切相关。

乙肝“疫苗事件”从个例变成媒体传播给大众的焦点和热点,造成父母“打还是不打疫苗”的博弈选择。但在看似风平浪静、接种疫苗却可能存在风险之时,部分家长存在侥幸心理—既然大家都接种,我不接种也不会被感染,这种赌博式的认识误区选择,必然造成群体免疫的破坏。

走出“疫苗事件”的阴影,需要我们重视研究实践“群体免疫”。建议有关部门充分考虑并计算疾病本身的规律和家长的心理及社会行为,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基础数据,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规划和鼓励政策、加强正面科学宣传、重塑群众的信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最终成就我国包括乙肝在内的传染病防控事业。

(作者系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经理林玉福)

来源:和讯网

链接:http://tech.hexun.com/2014-04-29/16435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