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霖News
2019/11/15
阅读量:2476

康泰生物--北京打造国际技术转移新地标

4月15日-17日,2014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部门高层、使馆科技参赞、技术转移机构代表、高新技术企业专家等2000多人参加,展开了约800项次的技术需求与供给对接。

大会以“立足北京、定位首都、辐射全国”为总体定位,通过政府工作和北京市科委服务,实现资源统筹,推动企业和各类创新主体利用会议平台与国外伙伴进行直接接触,在“政府造船、企业出海”的工作格局下,推动形成科技创新与跨国转移合作项目。

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是北京进一步推动国际化发展,吸引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要素的重要手段,也是北京市为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打造的高端平台。

2000余人共聚北京

4月15日,“2014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会议由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承办。本届大会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部门高层、使馆科技参赞、技术转移机构代表、高新技术企业专家等2000多人参加。

大会以“智汇北京、跨界融合、互利共赢”为主题,聚焦“生态建设和节能环保”两个重点目标,从三个维度设立30多个专场。包括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人才等要素专场,新能源汽车、可穿戴医疗、绿色过滤等领域专场,中加、中韩、中国东盟等国别专场。今年,大会特别提出贴近民生,关注“美好生态、舒适生活、健康生命和智能生产”四个方向,开展跨国技术转移和对接。

大会邀请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近100位演讲嘉宾,探讨科技创新趋势,研究创新合作规律,为全球创新发展、跨国技术转移以及中国的技术创新建言献策。此外,本届大会还实现了领域间、上下游技术、创新要素以及不同文化、地区的跨界融合,促进了前沿技术及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引导和汇聚了一批跨国技术转移项目,通过多种形式推动了企业和各类创新主体利用会议平台与国外伙伴进行直接接触。

800余次技术对接

今年的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超过800项次的技术需求与供给对接。大会还征集了1000多项北京企业国际科技合作需求,向全球技术转移机构发布,有些对接明确了合作意向。

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荷兰疫苗转移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荷兰卫生福利体育部在本届大会上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此次通过的四方合作,引进sIPV技术进行疫苗的研发与生产,将整体改变国内没有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历史,并且大幅度降低IPV疫苗的成本,促进IPV疫苗进入国家计划免疫项目。预计产品将于2018年上市,最大产能为6000万剂,技术交易金额2900万元,项目投资额3亿元,预计经济效益30亿元。该项目将实现脊髓灰质炎防治方法的全面转换。

此外,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以色列IDE海水淡化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关于共同研究开发海水淡化相关技术设备的协议;北京高创天成国际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商智公司签署了中意企业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与意大利M.A.R.eA公司的合作备忘录;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三方签署了共同推动京津冀国际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本届大会共达成了近30个合作意向,其中16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多国别对话热议环境

本届大会的使馆虚拟开放日活动,以全新的机制理念搭建了国内需求与全球创新技术对接的新平台。使馆虚拟开放日活动以“节能环保、创新合作”为主题,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意大利、以色列、韩国、瑞士、旧金山、多伦多等使馆、总领事馆和国外驻华使馆的大使、参赞、领事,北京市环保局和其他相关政府机构人士,以及环保科技方面的专家、业界精英共同出席,分别从创新资源、创新渠道、环保科技、技术应用、当前环保需求等进行多层面的探讨分享,推动国内环保需求与国际防治技术的对接,为全面的环境保卫战携手新的、高效的海外资源和解决手段。

此次使馆虚拟开放日结合了目前政府工作任务,满足了民众对优质环境的迫切需求,与世界各国使馆人员及环保领域内优秀企业、机构共同讨论并分享了本国在环境治理和能源节约方面的经验及措施。

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使馆虚拟开放日实现了一种机制的创新,即通过外交官渠道资源的整合共同推进国际合作,以国内需求和国际多方位优秀资源对接实现具体产业升级,激发创新能力。多国别的对话也可实现国别产业优势的整合分析,从而更有效地梳理国内合作重点及区域。

新增国际合作

基地279家

本届大会开幕式为279家新认定的北京市国际合作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2014年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分为国际科技创新及产业园区类、国际技术转移第三方机构类和联合研究机构及国际合作示范类三种类型,具体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服务、能源科技、节能保护、高端装备、社会发展、新材料、现代农业等主要领域。

据统计,基地单位已与43个国家的582家机构开展合作,建立起遍布全球的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为首都发展需求提供全面的国际创新资源支持。2013年基地单位共投入国际合作相关经费31.7亿元,有效对接高端国际创新资源,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基地单位同期投入研发总经费达164.4亿元,已成为本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充分体现了国际合作对高端产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据介绍,北京市科委在对基地认定过程中梳理出国际合作、再创新、人才引进和金融支持等方面需求,统筹利用国家专项、外国专家系统、金融机构等各方资源,对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因地制宜的支持和服务,充实了基地的实力,已逐步形成了“需求匹配-技术评价-法律服务-金融支撑”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链。

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大幕开启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大会上表示,北京是我国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最集中的区域,具有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希望通过本届大会,为北京乃至全国吸引国际创新要素、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做出新的贡献。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北京现在已成为连接全球创新资源与跨国技术转移的重要枢纽,国际技术转移将与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相互渗透,进而逐步扩展成为以技术商品为中心的复合型国际科技与经济技术合作,对优化产业机构、加快企业技术升级、促进经济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如今,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的大幕已缓缓开启。去年5月,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正式决定推动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将分期布局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区、国家高新区区域合作中心区等六大功能性区域,实施载体建设、改革推进、服务提升三大建设任务。力争到2020年,将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建设成技术转移体制改革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试验田,成为我国技术成果集成转化和区域创新合作核心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技术转移大平台,成为技术转移服务的高端品牌和新兴科技成果及产品发布与交易的新地标。

来源:和讯网

链接:http://news.hexun.com/2014-04-21/164093526.html